□柏方敏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深入論述文化的重大作用、重要地位。黨的二十大全面闡述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深深滋養著每一位中國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民惟邦本,仁者愛人”的治國理念,“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道德境界,“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處世哲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民族美德和人文精神經過歲月的沖刷、洗滌,不僅沒有褪色,反而是愈加深刻地鑄在人們心中,并隨著時代的邁進歷久彌新,不斷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時至今日,這些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觀念等,仍在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并在科技創新最前沿、脫貧攻堅戰場上、抗擊疫情第一線,都得到了生動體現。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為什么是這個樣子,而不是別的樣子?最深層的原因在文化。文化是一個社會發展進步最深層、最基礎、最可依靠的力量,是深深根植在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中的精神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也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
古往今來,一切優秀的文化都反映了人與社會的交互狀態,都有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引領價值的作用。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為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了我們手里。我們更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優秀的文化滋養身心,賡續中華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挖掘傳統文化和歷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等,深入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讓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不斷增強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