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進入5.0版,著力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
□蘇報駐吳江區首席記者 王英 見習記者 朱亞蕾
優環境、聚商機,共發展、贏未來。
今年6月,隨著《吳江區打造“最舒心”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2》的發布,吳江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進入5.0版。
相較于前面4個版本,5.0版更加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更加注重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3大部分、6項主要內容、52條具體舉措, 5.0版對標國內國際一流水平,以開放自由的市場環境、開拓創新的產業環境、精準便捷的政務環境、優質宜居的人文環境、協同合作的區域環境、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構筑投資興業“強磁場”,奮力打造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最美窗口”。
持續深化“放管服”,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氛圍
新增上市企業3家、總數達28家,A股再融資規模全市第一;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6家、累計35家;盛虹、亨通2家獲評市首批創新聯合體;4家企業入選中國電子信息企業百強,數量列全市第一;入選全省首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地區……
這是今年以來,吳江交出的成績單。
亮眼成績的背后,得益于吳江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抓,營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圍。
營商環境是衡量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不僅關乎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也關乎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更關乎投資者的信心預期。
“我只遞交了一次材料,就把營業執照和許可證申請完成了,真是太方便了!”9月下旬,吳江區某餐飲企業經辦人王女士在外資窗口一次性提交了辦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全部材料,當場獲得了營業執照及食品經營許可證。
全市首宗外資“證照聯辦”就此完成。
“‘證照聯辦’不僅縮短了業務辦理時間,還減輕了我們的租金負擔。”王女士說。“同步流轉、并聯審批、限時辦結”,證照聯辦不僅提升了審批部門間的協同性,提高了審批效率,也進一步推進了吳江惠企助企紓困政策落地見效,成為吳江營造“最優營商環境、最佳比較優勢”服務品牌的鮮活案例。
吳江是全省民營經濟的“領頭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正是吳江坐穩“領頭羊”地位的泰山磐石。
多年來,吳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不僅實現了營商環境行動方案1.0到5.0的升級,還相繼推進了企業開辦“1個工作日常態化、0.5個工作日最優化”,不動產抵押登記實現全程網上辦、1個工作日辦結,“拿地即開工”常態化運作等一系列“最舒心”舉措,用良好的營商環境,換取企業投資興業的信心和決心。
“全區上下要不斷厚植發展沃土,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企業感受、用戶體驗,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深化誠信體系建設,以公正、穩定、可預期的經營環境護航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在全區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會暨“奮戰四季度、打好收官戰”動員大會上,吳江區委書記李銘表示。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邁為光伏異質結超高效新型電池成套設備項目就是公司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目前項目一期已進入最后收尾階段,預計很快就能試運營,可以滿足邁為股份擴大產能的需求,助力公司發展大步邁向高質量。”前不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蘇州邁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建項目經理潘炳磊這樣表示。
作為2022年度省重點項目,邁為光伏異質結超高效新型電池成套設備項目占地285畝,擬新建HJT設備制造基地,建設制造中心、研發中心、動力中心、行政大樓、倉儲物流中心以及員工宿舍等配套設施,預計可實現年產異質結超高效新型電池成套設備40套、年銷售收入60億元。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
今年以來,吳江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43個省市重點項目全部開工,1至9月完成投資23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8%,開工率、完成率位列大市前列;209個區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2.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76.2%;累計簽約總投資516.36億元的項目112個,其中5億元至50億元項目43個。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三周年,吳江全力推進示范區建設76項重點工作、先行啟動區35項重點任務,水鄉客廳?;~塘、藍環等項目全面開工,蘇州南站科創新城建設加快推進,蘇州大學未來校區投用,示范區算力調度中心入選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長三角樞紐江蘇唯一節點。
同時,吳江還把太湖新城作為城市未來發展新中心,按照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深入研究太湖新城、花港灣等片區發展定位和功能布局,成立蘇州灣CBD樓宇招商工作專班,加快布產業、聚人氣、出形象。
謀項目就是謀未來。
接下來,吳江將按照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責任化要求,加快推進英諾賽科、邁為光伏、微康益生菌等209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建設,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分級分類管理,實行“拿地即開工”、項目全周期“跟蹤問效”等模式,推動已開工項目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未開工項目早開工快建設。
針對慢進項目,吳江將“一項目一策”做好跟蹤服務,努力搶抓當前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政策機遇,積極推進吳淞江綜合整治吳江段、東太湖隧道等項目盡快開工,確保實現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增長6%的目標。
加快構建“四向協同”,數字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向北融入主城、向東接軌上海、向西擁抱太湖、向南聯動浙江。
面對一體化示范區、大運河文化帶、“環太湖科創圈”“吳淞江科創帶”建設等重要機遇疊加優勢,吳江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作為,提出了加快構建“四向協同”的發展格局。
以“四向協同”為抓手,吳江主動融入市域一體化發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協同推進太湖新城、花港灣等重點區域建設,以總部經濟、服務經濟、數字經濟、創新經濟和湖區經濟的集聚,打造新產業、新中心、新江南。
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吳江未來的目標已經明確:
——依托戰略機遇,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全面發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形成未來競爭新優勢。
——鞏固民營經濟韌性強、活力足優勢,發揮恒力、盛虹、亨通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聚焦先進材料、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優勢產業創新集群,推動新材料產業年內邁上千億級。
——強化數字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年內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以工聯院江蘇分院、示范區算力調度中心等為牽引,帶動更多數字經濟項目集聚。
——抓好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發展,進一步提升太湖新城聚合力、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
——加快提升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亨通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創新中心等載體效能,推進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力爭年內有效高企達到1100家、新增獨角獸培育企業12家。
把產業創新作為長遠之策,吳江將在“高原”上打造更多“高峰”:
——在蘇州灣畔,以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江蘇分院為牽引,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基地、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吳江算力調度中心相繼落地,推動數字產業加速集聚、崛起。
——海爾卡奧斯、徐工漢云、華為等國家級雙跨平臺已先期落地并啟動運營;推動恒力、盛虹、亨通等本土企業積極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蘇州灣數字藝術館等實體加快建設,讓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趨勢愈加明顯,創新驅動成色愈加鮮明。
“增強‘闖’的勁頭,敢為善為增創發展新優勢。吳江要抓住用好多重機遇疊加優勢,做好澄湖地區發展規劃和長漾片區鄉村振興,連片展現?;~塘、塘浦圩田風貌,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最江南樣板;要緊扣示范區三周年節點,高質量建設‘一廳三片’,加快推進蘇州南站科創新城等重點項目,展現最美形象、最高效率。”李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