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胡廂使巷。通訊員 袁夢倩攝
本報訊(記者 王可 通訊員 袁夢倩)這幾天,往來于平江路景區的市民游客發現,在平江路胡廂使巷路段,裝扮上了許多古色古香的燈籠和油紙傘。華燈初上,這里好像回到了千年前的姑蘇古城,吸引年輕人拍照打卡。這是姑蘇區平江街道實施的“凈美街巷”民生實事工程的一部分,通過藝術賦能打造胡廂使巷藝術長廊,用不同的元素裝扮街巷,實現“一巷一景”“一巷一故事”。
2021年,姑蘇區啟動“凈美街巷”民生實事工程,平江街道共有119條街巷被評為“凈美街巷”。凈美街巷的打造,不但要在“凈”上做文章,還要在“美”上不斷鉆研,把街巷的文化蘊涵展現出來。今年以來,平江街道聘請專業團隊設計施工,對名錄底冊中的街巷進行微改造、微提升,設置路牌標識、電箱彩繪、修復花壇、補種綠化等,提升街巷周邊硬件設施;同時,還根據街巷周邊景點、商業、名人故居、人文典故等將凈美街巷串聯成微旅游線路,展現街巷底蘊,講好街巷故事。
此次胡廂使巷文化藝術長廊的推出,便是平江街道街巷精細化管理的樣本典范。“胡廂使巷是一條充滿傳奇色彩和歷史花絮的小巷,自宋代起這條連接著平江路的巷子就承載、見證了絢爛的中華文化和厚重的歷史變遷。唯一不變的,是當地居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我們對美好未來的堅定希望。”據平江街道城管處處長馮靖凱介紹,胡廂使巷文化藝術長廊使用的燈籠和油紙傘也很有來頭和寓意,‘過去每到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時節,人們就會在街巷掛上燈籠、舉辦燈會。而油紙傘在中國古代除了是人們遮風避雨的出行工具,更是象征著‘圓滿、庇佑'的寶器,具有美好寓意。兩者放在一起,共同裝點胡廂使巷,與平江路景區的整體風貌也相得益彰。”馮靖凱說道。
據了解,該街道將在常態化保持街巷環境面貌的同時,繼續深挖街巷故事,尋找街巷達人講好街巷故事,還將打造一批宜居宜游的美麗小巷,推出城市微旅游路線,為古城注入新的活力。